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万象 >

找工作被“卡住”? 求职季调查:没跟上“社会时钟”节奏怎么

时间:2023-04-12 10:18 来源:未知作者:小芳

    “从高考到上大学,再到读研,一路都挺顺利,现在却在找工作上被‘卡住’。”吴浩是南京某高校应届毕业生,他表示自己曾每一步都合上了“社会时钟”的节拍,但目前临近毕业,还没找到工作,让他有种“没跟上节奏”的感觉。

    “社会时钟”一般是指一种由主要生活事件排序而成的规定性时间表,它约束着个体要遵守固定的规范,常听到的“到什么年纪做什么事”就是“社会时钟”的直观体现。如果个人的人生节奏落后于社会规定的时间线,这种“时差”就容易让人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社会时钟”有明显的时间标尺,当指针指向毕业这个节点时,就业就成了一些人衡量个体有没有跟上节奏的标准。在求职季,毕业生如何面对就业的“社会时钟”?

    65.5%受访青年觉得自己一直被“社会时钟”推着走

    首都师范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胡玲目前仍在求职。“去年年底,身边的同学在准备公务员考试时,我在做课题项目,所以对京考、事业单位考试几乎没有准备,现在再去刷题明显感觉时间不够了”。

    “像事业单位、国企央企这样的单位,招聘时间相对固定,如果错过了,就等于与这些单位无缘了。”胡玲觉得,在这种机制下就得跟上节奏,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才能把握住,“所以一刻也不敢放松”。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发布的一项有2001名青年参与的调查显示,65.5%的受访青年觉得自己一直被“社会时钟”推着走。

    00后陈小北同样有“时间”上的紧迫感。去年12月,她从英国硕士毕业回国。经历了4个多月的求职,她的目标也在不断调整,从“非大厂不进”到“只要有一定规模、机制比较完善的公司就可以”,原本计划3月底找到工作,但到目前仍在求职。

    在求职的时间点上,陈小北努力想跟上节奏,“如果错过了这次春招,就要等到下半年的秋招,那时自己就要和2024届应届生一起竞争了,压力会更大”。

    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95后应届生张子卿说,前段时间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的消息,让自己感受到了就业形势的严峻。对于“社会时钟”,张子卿觉得,这一方面可以让人在某些时间节点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但也容易把人限定在框内,限制了个人想法和多样性的可能。

    正在求职的吴浩每天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查看邮箱。他坦言现在很怕过周五,因为这意味着一周就要结束了,“如果这天没有收到任何消息,就表示下周一又要重新开始了”。

    调查显示,如果没能在社会“规定”的时间内找到工作,74.8%受访青年会感到焦虑。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蒋建荣分析,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岗位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供给小于需求,这属于结构性失业;另一种是求职者的就业期待和现实情况存在差距,甚至觉得如果找不到最理想的工作,宁可不就业。

    蒋建荣认为,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就需要国家来解决,比如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如果是第二种,则需要求职者依据自己的能力,及时调整就业目标和就业期待。“如果发现自身竞争力不够,可以适当调整就业期待,先实现就业的目标,在工作岗位上提升自身能力,再向上发展”。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

更多新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