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财经 >

经济学家展望2024:中国经济的韧性远比统计数字更乐观

时间:2023-12-30 10:55 来源:未知作者:小芳

  2024年,什么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日前,《环球时报》专访知名经济学家、思睿投资集团合伙人洪灝,回顾2023年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并展望2024年的增长前景。他告诉记者,中国正在走出通过房地产等行业刺激经济的传统路径,与之相对,新能源和高端制造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环球时报:回顾2023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一些声音认为,中国在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不如最初预想的那么强劲。您怎么看这种观点,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洪灏:年初,外界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过于乐观,因为以前我们曾靠房地产拉动投资、生产和销售,并产生信贷需求,进而拉动整个经济。但现在不同于以往了,房地产的投资同比出现负增长,不仅没能带动经济的增长,甚至可以说是“拖累”了经济。

  但这一次,我们看到政府对房地产采取的是“托底”而不“刺激”的措施,不再像以前那样一脚踩下去,刺激房地产市场的上涨来推动经济。我认为这是有意而为之,资金被投入在别的领域里,比如新能源、高端制造等——目前,中国在这两个领域已经显现出较大优势。

  我从2023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中看到的是一种转型。另外,我认为评估中国的增长时,我们不要只看到国内生产总值GDP,也要看到国民生产总值GNP。目前中国制造业的一部分货品其实在通过其他国家“绕道”出口到了美国,很多中国企业也在墨西哥、越南等国建厂,“一带一路”更涉及到广泛的海外投资。以前我们在讨论日本经济的时候经常会谈到日本的海外资产,但在谈及中国经济时却很少关心和计算GNP。

  接下来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到中国的GNP,我们会发现,其实中国经济的韧性甚至远远比现在的统计数字更乐观。现在一些人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有点过度悲观了,我跟他们的观点完全不同。

  环球时报:您认为2024年和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或引擎是什么?

  洪灏:我认为是高端科技制造的突破——华为已经做出了芯片,手机也相当好,比亚迪可以说已把特斯拉甩在身后,这些都非常厉害。我相信中国的高端科技制造领域非常有前景。

  当然,对这些领域的投资也很烧钱,但我们现在并不是说才“从一张白纸开始发展”,而是已经有了比较强的基础。芯片等产业不仅附加值很高,还有一系列上下游的需求和产业链,它涉及的上下游可能比房地产还要广泛。此外,对这些领域的投资肯定会产生新的就业岗位,会通过金融系统来借贷或发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形成乘数效应。

  现在很多人总是盯着房地产等一些传统指标,比如看到房价跌了就觉得好悲观,看到股市跌了又觉得好悲观,这是一种情绪,但这种情绪盯着的指标是错误的,我们不能再用过去二十年的定位去继续定位房地产(未来扮演的角色)。我们应该换一种思维了。

  环球时报:您认为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达到多少?

  洪灏:在中国经济转型期间,我认为不需要把每年的增长目标制定在5%以上。西方经济学主要管理两个指标,一个是通胀,另一个是就业,但大部分不会设定一个增长的目标,以便做决策时有更多的灵活性。再说我们在经济转型期间,很多东西是没法计划的,有很多不确定性,比如美国突然在一个领域来一个封锁性政策。

  我认为中国在一些年份增长快一些,一些年份增长慢一些都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保持价格水平稳定和就业的稳定,就没有大问题,中国是很难负增长的。

  环球时报:我们注意到,最近一些经济学家主张,中国应通过拉高通胀的方式刺激增长。您同意这种观点吗?

  洪灏:我不赞同这种观点。拉高通胀很容易,也可以把名义GDP拉到很高,但高通胀的环境对民众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是不利的,普通百姓的痛苦感会非常强烈。而且如果把通胀的目标定为6%,那最后实际的通胀率一定会到8%,甚至是10%。目前我没有看到政府有通过发钱、拉高通胀来刺激经济的迹象。稳定的低通胀才是最合适的。

  环球时报:您现在长期在香港工作。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没有被动摇也是外界非常关注的话题,最近,甚至有声音称“香港成为国际金融遗址”。您怎么看香港的前景?

  洪灏:有人之所以会有这种印象,主要是香港今年IPO融资非常少,成交也比较惨淡,但实际上,即使是这样,香港交易市场的情况也比欧洲的Euronext要好。有人说香港要被新加坡取代了,但情况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新加坡交易所除了铁矿石期货和A50期货这两个和中国相关的,其他股票的成交量是很低的。

  香港现在之所以成交量低、融资量低,主要是因为大的市场不好。这种情况以前我们也见过,1997年金融风暴、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都比现在情况更差,但我们都挺过来了。可以这么说,只要把营商环境做好,只要企业能赚到钱,外资企业和资金就会源源不断地进来。

更多新闻

上一篇:深交所发布退市风险信披指南

下一篇:国家统计局:经最终核实2022年GDP现价总量为1204724亿元

相关新闻